发表时间: 2023-06-21 17:15:12
作者: 精鑫科技数控刀具(深圳)有限公司
浏览:
1、首重养阳 中医提倡“春夏养阳”。端午之后即将迎来阳消阴长的夏至节气,阳气至盛之日,也是阴气渐长之时;而湿疫毒邪俱属阴邪,易消耗人体阳气。所以,端午时节需顺应天时,保养人体阳气。 民间有端午灸的传统。中医艾灸是运用艾绒对腧穴的温熨刺激,通过经络的传导,起到益气温阳、温通气血、散寒除湿、拔毒祛邪作用的一种治法。端午前后辨证运用艾灸,可养阳扶正,增强体质,防病祛邪。 ❖ 2、除湿辟秽 端午时节湿邪较重,人们常感身体困重、食欲下降,甚至皮肤过敏、湿疹,尤其脾胃虚弱者易出现便溏、腹泻。外界环境中滋生的蚊虫毒物病菌等从外而感,成为秽浊之气侵袭人体,会导致皮肤、呼吸道、消化道感染。所以,许多端午习俗就具有除湿化浊辟秽的养生保健之道。 粽子是端午节的特色食品。其中糯米味甘性平,能补气健脾开胃;粽叶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;有的还加入利水除湿的赤小豆,补中益气的红枣。粽子可健脾补中、清化祛湿,是端午时节清淡平补的食疗方,但老人、小儿、脾胃虚弱者、糖尿病患者不可多食。 端午这一天,家家户户采摘悬挂艾草、菖蒲。端午节挂艾草、悬菖蒲,可芳香除湿,化浊辟秽,驱虫避邪。 古人在端午这一天还有沐浴兰草汤的习俗,故端午节又称“沐兰节”。与佩兰功效相似的还有藿香。佩兰、藿香、艾叶、菖蒲等芳香化湿的草药中含有多种挥发油,具有杀菌、抑菌的作用。用上述草药煎汤洗浴、茶饮、内服,可防治湿疹、皮炎等皮肤病,以及消化道疾病。 端午节佩戴香囊的习俗,是将芳香类植物药材装入香囊,随身佩戴,可化湿辟秽,驱除蚊虫,提神醒脑。 ❖ 3、 驱毒避邪 端午节五毒尽出,故以“五瑞”驱毒辟邪。“五瑞”是指艾叶、菖蒲、蒜头、石榴花、龙船花,这五种可悬挂的植物,都具有驱避邪毒的功效。蒜头性温,能解毒、杀虫。 端午节古人有饮雄黄酒以杀毒驱瘟的习俗。雄黄性温,味辛、苦,有大毒,可燥湿、杀虫、解毒,外用治疗恶疮、蛇虫咬伤。因雄黄含硫化砷,使用时需谨慎。 一、起居有节,蓄养阳气 注意起居规律,端午时已经是夏季,日照时间长,夜晚会短些,养生就要跟着太阳走,可以适当晚睡,但也不能太晚,10点半之前就可。早上要早起,6点左右起床,中午要休息一下,半个小时左右。中午时间是人体“合阳”的时间,午休有利于人体的阴阳转化。 少穿紧身衣,夏天天气炎热,要穿些舒适凉爽的衣服,免得体内的汗气无法散发,引起皮肤疾病。 二、合理饮食,调节气血 三、端午艾灸,冬病夏治 端午灸,中医素来有端午灸的传统,为的是将端午时节极盛的阳气利用艾草通达于体内,从而实现远胜平时的补养功效,甚至实现冬病夏治。 四、端午运动,强身健体